丹东肛肠 大肠癌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如何预防和筛查?

发布日期:2025-01-23 02:51    点击次数:67

要想搞清楚什么是大肠癌,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癌症。

现在老百姓谈癌色变,可癌症到底是什么?癌症和肿瘤是一回事儿吗?如何预防呢?

那么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癌症,然后再一起讨论大肠癌吧。

什么是癌?什么是大肠癌?

肿瘤是指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内某一个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导致这个细胞能够无限制的生长而形成的病变。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一般不发生转移,手术切除率高,术后复发少,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

而恶性肿瘤往往生长迅速、向周围组织侵犯,发生远处转移,晚期的恶性肿瘤还可以导致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癌就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最常见的类型。大肠癌就是发生在大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外观和生长方式的不同,大肠癌又可以分为溃疡型、肿块型和浸润型。

大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展开剩余87%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结肠癌又可以分为盲肠癌、升结肠癌、结肠肝曲癌、横结肠癌、结肠脾曲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与大便在直肠内储存的时间较长,粪便中的各种致癌物质与直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较长有关。

直肠长约15cm,只占整个大肠(长约150cm)长度的10%,但是它的发病率占所有大肠癌的45%。

左半结肠癌(包括横结肠癌的左侧半、结肠脾曲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约占大肠癌的35%,其中乙状结肠癌就占了21%;

右半结肠癌(包括盲肠癌、升结肠癌、结肠肝曲癌、横结肠癌的右侧半)约占大肠癌的20%;其中盲肠癌就占了12%。

大肠癌是如何发生的?

目前,人们已经接受了结直肠癌并非是在结、直肠粘膜上突然发生的病变的观点,而是经历了“正常粘膜—>粘膜上皮增生—>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逐渐增大—>结直肠癌”这样一个顺序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10年,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及时通过结肠镜发现并处理结直肠息肉,就可以阻止结直肠癌的发生。

结直肠癌起源于结直肠的粘膜层(最内层)的粘膜上皮细胞,随着疾病的进展,肿瘤细胞由里向外呈浸润性生长,通过粘膜下层、肌层,最后浸润至浆膜层。然后突破浆膜层,侵犯结直肠附近的器官。

另外,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淋巴管和血管转移至结直肠周围和远处器官。

大肠癌有哪些高危因素呢?

1. 吃得太好

肠癌发病率的提升与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民众的脂肪摄入量大增有关。脂肪的消化吸收需要胆汁酸的协助,高脂肪饮食使肠道内胆汁酸大量增加,胆汁酸在肠道内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致癌、促癌作用的二级胆酸,二级胆酸刺激肠黏膜引发癌变。

2. 爱吃红肉及加工肉类

研究发现,红肉中含量较高的血红素铁已被证明可通过刺激内源性致癌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在高温下烹饪肉类会导致杂环胺(HCA)和多环芳烃(PAHs)的形成,两者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加工过的肉类,例如香肠,通常在高温下烹饪,会更大程度地产生HCA和PAHs,而且加工肉类的脂肪含量高于红肉,因此可能会通过合成二级胆汁酸而刺激肿瘤的发生。

3. 肥胖

肥胖的人群,其胰岛素水平增加,胰岛素的增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抑制细胞凋亡,这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另外,身体肥胖也会刺激身体产生炎症反应,会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4. 过度饮酒

研究表明,乙醇氧化的有毒代谢产物—乙醛,可使结肠细胞致癌。同时,较高的乙醇消耗会使机体产生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活性氧的增加,从而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另外,酒精可作为致癌物溶剂,促使致癌物进入口腔、食管、胃肠道等,影响激素代谢或干扰类视黄醇代谢和DNA修复机制,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5. 吸烟

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且与吸烟的年限和总量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吸烟量每增加10支/d可使结直肠癌风险升高7.8%,吸烟量每增加10年包(年包:数值=吸烟量×吸烟年数)则可使结直肠癌风险升高4.4%。

6. 炎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变范围的扩大,其结直肠癌发生率增高。左半结肠病变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而全结肠炎患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5~15倍。

7. 遗传因素

结直肠癌是多基因疾病,其发生主要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散发性结直肠癌和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区别,主要是环境和遗传的作用大小不同,在遗传性结直肠癌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力度较大。家族史是遗传因素最直接的体现,患癌的危险度同家族史密切相关,而且危险度的大小与家族史中结直肠癌亲属的数量、是否为一级亲属以及发病年龄等因素相关。

8. 其他因素。

缺乏运动及糖尿病等。

怎么预防?

在了解以上的危险因素之后,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结直肠癌预防。下面我们来看看,应该如何防微杜渐,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1.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减少红肉以及加工肉类的摄入。多食用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减少废物和毒素对肠壁细胞的伤害可降低大肠癌的风险。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最高果蔬摄入者的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仅为最低者的一半。

2. 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注意适当运动,尤其是肥胖或者体力活动过少者。研究表明,减肥和锻炼能起到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长期抽烟喝酒的人群应注意戒烟戒酒。

3. 及时治疗肠道疾病

慢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病程愈长,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愈高。如果患者已经发现或怀疑有这些疾病,都需要及时治疗,及早治愈,不留恶变隐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多数研究表明,80%的结直肠癌都与直肠腺瘤有关。因此发现有直肠腺瘤的患者都需要及早摘除,以免恶变。

4. 了解遗传因素

过基因检测技术,了解自身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信息,可以提前获知结直肠癌患病风险,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结直肠癌预防。

5. 重视结直肠癌早期筛查。

《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建议,将40~74岁的一般人群作为我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对象,并建议将城市人群作为优先筛查对象。主要的筛查方法如下:粪便隐血检测、结肠镜检查、多靶点粪便检测。

典型的结直肠癌遗传家系与一般人群相比,具有显著不同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因此更应重视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筛查年龄应根据具体的遗传家系情况提前,如确定是结直肠癌遗传家系,应及时与专业医生联系,并进行遗传咨询及早期筛查。

因此,一般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重视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者,更应引起重视。

“全程无痛”诊疗技术,轻松解决肛肠疾病

“全程无痛”微创手术是丹东市第一医院六道口院区肛肠科成功开展项目,将肛肠手术从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换药方式均做全面改革,实行术中睡眠麻醉、术后长效麻醉和微创手术相结合,使患者从检查到手术,术后愈合全过程微痛甚至无痛,正常饮食,不控制排便,基本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全程无痛”

诊疗技术

☑ 术前对患者进行疼痛宣教及心理疏导,给患者疼痛评分,根据患者疼痛级别制定个性化、多模式的镇痛方案;

☑ 术中采用“微创无痛”技术将疼痛降低,实行术中睡眠麻醉、术后长效麻醉和微创手术相结合;

☑ 术后采用无痛换药、中药熏洗坐浴等康复治疗方式,减轻病人的疼痛,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消肿,止痒镇痛,促进伤口愈合,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适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高低位复杂性肛瘘、肛裂、肛周脓肿、直肠息肉、顽固性便秘、直肠粘膜内脱垂、肛周皮肤病等各种类型肛肠疾病。

丹东市第一医院六道口院区肛肠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专病专治"为特色,传承中医诊治特色,结合西医新技术,形成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微创无痛治疗肛肠病的特色。近年来因“无痛治疗痔疮”已形成口碑,受到广泛好评,为江城肛肠病患者解决后顾之忧。

关注肛肠健康,免费肛肠疾病筛查进行中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保障百姓肛肠健康,我院区持续开展肛肠疾病免费公益筛查活动,为肛肠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保障,让百姓能够及时得到良好的诊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发布于:河北省